三个00后,干出700亿独角兽

投中网   |   刘燕秋
2025-11-23 16:00:50  分钟 10    阅读需  2718 字数 

对年轻人的追逐虽然媚俗,却是种务实的商业选择。

Mercor的故事将再次昭示创业者: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成立不到3年的Mercor被曝正交割3.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跃升至100亿美元,成为AI基础设施赛道最年轻的百亿美金独角兽。

这家公司,最初的切入点是招聘,通过分析面试记录、简历和个人作品集网站来评估候选人,为Scale AI这样的数据标注公司提供人才。这使得它在无意中积累了一批专业专家,此后顺势抢起Scale AI的饭碗,转型聘请高技能的专业人士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迎来估值的暴涨。

100亿美元,这是Mercor转型之前估值的五倍。

资本市场愿意买单,年轻独角兽的收入情况也分外亮眼。据了解,Mercor年化收入已接近4.5亿美元,上半年实现了600万美元的利润。它有望比开发人工智能编码助手 Cursor的初创公司Anysphere更快实现5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里程碑。与此同时,今年2月,CEO Brendan Foody曾透露,团队共75人,平均年龄仅22岁,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团队扩张速度。

你瞧,资本押注的不仅是00后,而且是一架年轻且高效的赚钱机器。

19岁创业,从AI招聘到数据标注

三位创始人,CEO Brendan Foody、CTO Adarsh Hiremath与COO Surya Midha,均出生于2004年,而且同为彼得·蒂尔奖学金得主。2023年,他们从哈佛大学和乔治敦大学辍学,靠一份高中辩论队结下的革命友谊,携手All in创业。

那场辩论的议题与就业市场相关,三人组队赢得了那场美国政策辩论赛的冠军。因此,两年之后,当他们在宿舍里决心创立Mercor,这家公司最早切入的也是AI招聘业务——用自研大模型20分钟完成简历筛选、AI面试与岗位匹配,帮印度工程师对接美国远程岗位。凭借高出传统猎头的效率,在没拿融资的情况下,Mercor营收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初步验证了创业能力,三个人索性辍学,全职创业。

随着ChatGPT风靡全球,高质量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关键瓶颈,这些人才对于训练和改进像ChatGPT 这样的高级模型至关重要。头部AI实验室为获取高质量人类反馈数据争相扩容外包团队,Mercor顺势将平台承包商从程序员扩展到博士、医生、律师、咨询顾问等3万人,客户包括OpenAI、Anthropic、Meta等头部AI大厂。

Mercor 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它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和管理数万名行业专家,通过精心挑选的领域特定知识加速人工智能训练。 客户只需上传任务描述,系统即可在数小时内组建跨学科标注、评测与RLHF训练团队。硅谷减员潮汹涌,这个数据标注的故事看上去要比招聘更具想象力。

市场竞争层面,与 ZipRecruiter、Otta和RippleMatch 等主要专注于一般招聘自动化的竞争对手,或 Surge AI和Scale AI等强调广泛数据标注的 AI 服务提供商不同,Mercor 的竞争优势在于专注于经过深度审查的高价值专家任务,灵活、小批量、高难度的长尾需求刚好卡位Scale等的市场空档。

别看国内VC不愿意为数据库这一商业模式买单,这些数据标注公司在硅谷VC眼里可都是香饽饽。前有Meta豪掷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另据路透社报道,Surge AI计划在新一轮融资中寻求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

Mercor的融资也是一路顺遂。2023年,Mercor拿到种子轮360万美元,General Catalyst领投;2024年A轮3200万美元,Benchmark领投,估值2.5亿美元;2025年2月拿到B轮1亿美元,Felicis领投,估值飙升至20亿美元;10月再获3.5亿美元,估值冲上百亿。股东名单囊括Peter Thiel、Jack Dorsey、DST Global、Menlo Ventures等顶级基金与天使。

目前Mercor管理着超过30000名承包商,每天的总收入超过150万美元。展望未来,Mercor计划将其平台从科技领域拓展到医疗保健和法律服务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专业知识至关重要,且风险极高。这家公司还在开发新型AI驱动的招聘市场,旨在扩大全球专家匹配规模,进一步普及高薪且有意义的知识型工作机会。当Scale AI被大厂收购,丧失中立性,无疑也给Mercor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时机。

AI浪潮里的大学生创业

Mercor的狂奔只是硅谷年轻人创业浪潮的缩影。当AI把编程、设计、写作的门槛降到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时代,年轻创始人对技术的直觉、冲劲与执行力正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以下几家俘获顶级资本的AI明星公司创始人均为90后甚至00后:

Cursor,2022年创办,AI coding初创公司,外媒披露的最新估值已达293亿美元。创始人Michael Truell、Sualeh Asif、Arvid Lunnemark、Aman Sanger皆为00后,从MIT辍学创业。成立第二年,OpenAI的创业基金和创业加速器Neo等机构便主导了其约800万美元的种子轮。Cursor的付费用户转化率极高,到2025 年6月年度经常性收入已(ARR)超过 5 亿美元。

Perplexity,2022年创立,AI搜索公司,最新估值为200亿美元,在一年半时间内估值增长了40倍,成为这个赛道上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CEO Aravind Srinivasan 生于1994年,2021年结束在伯克利的博士学业后加入OpenAI任研究科学家,2022 年8 月离职创办 Perplexity。

Pika Labs,2023年成立,AI视频生成平台,传闻中将卖给Meta,估值超过5亿美元。CEO郭文景(Demi Guo)与CTO Chenlin Meng从斯坦福PhD退学,创业时仅24岁。

GPTZero:2023年上线,AI文本检测公司,估值5亿美元。创始人Edward Tian创业时22岁,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本科尚未毕业,即获35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

国内,也有具身企业灵初智能获高瓴创投和蓝驰创投投资,联合创始人陈源培为00后。大二时,因为参加了一场机器人比赛,陈源培开始对机器人产生兴趣,决定自学,后前往斯坦福访学,师从李飞飞。

浪潮变化快。在上一波以半导体、新能源等为主的硬科技浪潮中,投资人偏好的还是富有经验的产业从业者,太年轻未见得是优点。但AI投资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对年轻人的追逐,与其说是一种媚俗,不如说是一种务实的商业选择。

不管是硅谷和国内,投资人追逐年轻人的逻辑大都不超出以下几点:AI范式更迭太快,年长团队的经验和路径依赖反而容易成包袱;年轻人是原生数字一代,把AI当成母语,产品嗅觉更贴近下一代用户;辍学创业意味着极高的机会成本,可以筛选出一批使命驱动型创始人。

在硅谷,有彼得·蒂尔奖学金这样专门为辍学的年轻企业家提供资助的项目。国内,不少投资机构也集结社会资源为年轻创业者助力加速。比如,云启资本最近发起Y Transformers计划,用专项基金支持98后“AI 原住民”创业者。可以预见,随着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国内外AI创业的青少年军团还将不断涌现。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