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超长存续期,杭州发了一只“特别”的早期基金

投中网   |   投中网
2025-11-18 15:00:40  分钟 4    阅读需  1109 字数 

据悉,杭州润苗基金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管理,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执行。

投中网消息,11月18日,杭州润苗基金在杭州东部软件园正式启动。该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设置长达20年的存续期限,创下国内政府主导型早期科创基金的纪录。

据悉,杭州润苗基金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管理,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专注提供早期直接投资,且基金不以单一项目或年度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唯一依据,鼓励团队“敢于投早、愿意陪跑”。

基金管理单位杭州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润苗基金的设立,正是为了弥补市场在早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失灵’问题。我们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人才、投硬科技’,不做第一大股东,甘做初创企业最初的战略伙伴。”

具体来看,基金投资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企业设立不超过5年、人员规模不超过100人或估值在1亿元以内、产业方向契合杭州“296X”“5+5+X”重点领域。尤为关键的是,其投资对象必须是处于技术研发或产品雏形阶段、开放融资在A轮之前的早期项目。单笔投资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且不控股,以“参股不控盘”的方式陪伴企业成长。

在决策机制上,润苗基金作出重要制度创新。根据《杭州润苗基金管理办法》,基金设立7人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其中外部聘请的产业、技术、投资等多领域专家委员为4名,基金管理及执行主体委派的内部委员为3名,通过“外部专家+内部骨干”的协同决策,有效规避“内部决策惯性”,真正实现“专家把关、科学决策”

项目来源同样体现开放与多元。除各部门、高校、院所、孵化器等推荐外,“杭创E站”平台上“杭创分”较高的项目、各类大赛优胜团队,乃至社会自荐项目,均可进入基金视野,构建起“多路汇聚、优中选优”的项目发现机制。

有了开放多元的发现机制,还少不了智能高效的筛选体系。活动现场,润苗基金雷达大模型”正式亮相。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实现从“人找项目”到“智选项目”的转变,为早期项目筛选装上“AI+”引擎。

在投资接力方面,基金将强化与“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及社会投资机构的协同,构建“润苗基金、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等基金矩阵接力投资”机制,旨在为获得“第一笔投资”的企业铺平后续融资道路,形成良性发展梯队。

在债权服务方面,推出的“润苗担”专项担保产品及“润苗基金投资企业金融支持计划”,联合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多家银行与人保财险等保险机构,构建多方联动的综合金融一体化服务生态,为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融资环境。

同时,润苗基金将依托“杭创E站”“百舸计划” 等服务品牌,为被投企业提供“找转化、找资金、找载体、找人才、找协同”的全方位赋能。杭州科创集团将主动对接属地政府与各级部门,推动政策、空间与产业资源向企业精准集聚。

无论是杭州“六小龙”的横空出世,还是润苗基金的系统谋划,背后都彰显了杭州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厚植创新土壤的坚定决心。


网站编辑: 郭靖
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