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投资人如何寻找海外的投资与退出机会?这是不少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徐欣发表了《投资+产业+保险——飞轮驱动全球化2.0》的演讲,为我们揭开了复星创富“生态赋能+面向全球”的飞轮打法。
徐欣分享,复星创富的投资策略,一是Ecosystem Venture Capital——EVC,关注生态的早期投资打法。通过产业的生态去赋能价值,并且在产业的运营当中去提升价值。另一个是buyout交易。从EVC和buyout两端的实践中,将复星创富的投资圈迭代为了内环、中环和外环的一种合作生态。
对于全球化,他认为现在正处于一个“分化”的阶段。但是未来全球合作中还有大量机会,而不仅是跨国收购,中国的企业可以像复星一样到这些国家开展本土化展业,把好的技术带出去,也把好的技术和国际化的人才再请进来。而这也是复星创富与全球生态伙伴,共同奋斗的事业。
以下为现场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到投中的邀请,谢谢杨总的邀请。我今天分享主题的关键词围绕我们近期思考最多的,创新和全球化两个点,来讲在当今这局势下,我们怎么能够做好投资。
今天是个好日子,凌晨我在美国的同事传过来一个很让人振奋的画面,我们复星投资的霸王茶姬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其实这个投资的成功恰恰是我们中国企业全球化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以资本市场登陆的方式,开展了全球化的步伐。
创始人张俊杰自己的想法,霸王茶姬是要比肩星巴克的全球化企业。到2024年底,霸王茶姬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将近6500家茶饮店,海外也有数百家。今年在美国也会开启20家带有浓浓的东方美学文化茶饮店,相信很多的小伙伴、同行也是霸王茶姬的顾客。
复星是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全球化走得非常早,同时将产业和投资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家多元化产业集团。我们长期聚焦于产业运营和全球投资的双轮驱动,在产业发展将近30余年的过程当中,持续去丰富、迭代和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
在过去的30多年里面,其实复星的发展经历了在中国本土创业扎根,包括在2000年之前复星也实现了以复星医药为首的A股上市,之后进入了WTO红利的发展期,通过上市带来的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进入到了像钢铁、矿业、地产等多元化产业领域。确实也享受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红利带来的飞速成长。
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整体上市。从二级市场融来了美元,也开启了真正的全球化发展之路。从2008年开始,复星开始全力出海,在更多的产业赛道里开拓和发展自己的全球竞争力。
到2009年以后,复星更加聚焦于四个核心产业的发展:健康、快乐、富足、智能制造。
今天大家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企业,第一次经受到了大周期冲击的考验。疫情、资本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寒冬,包括全球地缘政治带来的经济周期的振荡。对怎么能够更好地在长期主义的镜头下,聚焦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穿越周期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聚焦于四大产业板块——健康、快乐、富足、智造的共同特点,它们是高度全球化分工和全球化合作的产业。也是这样的原因,使复星发展至今,全集团差不多有10万员工,我们有近一半的营收和将近一半的员工都是在海外。虽然我们还是一家深耕中国的民营企业,但是我们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差不多有将近20个年头。
在今天的地缘政治挑战的时代大背景情况下,有逆全球化的风险。但是对于我们产业和资本来说,其实真正的全球化探索,对于中国的投资机构、对于中国的产业其实是刚刚开始。因为中国巨大的改革红利和WTO的后市场带来的中国大市场的发展,其实是成就了中国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和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
再接下去的发展,其实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或者借由投中的关键词——“分化”,越来越分化。在一个看起来更加分化、更加多极的世界里面,我们的投资和产业如何能够行稳致远、出奇制胜?这里面很重要的词就是“生态”,生态的实践。
复星创富,是复星旗下的一个全球化多币种的资产管理平台。我们自己的实践投资策略聚焦是针对两头——第一头聚焦称之为EVC,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更多听说的是CVC,就是产业投资。而复星,因为我们的产业是多元化、多区域化,赛道的链条也比较长、比较丰富,所以我们自己提出来词叫做Ecosystem Venture Capital,生态的早期投资打法。我们希望在产业的深度当中发现价值,通过产业的生态去赋能价值,并且在产业的运营当中去提升价值。等会儿我稍微展讲一下EVC。
另外,中国会进入十年的黄金Buy-out发展周期。大家最近都感受到的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证监会,鼓励中国的企业要提质增效,要做大,还要做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Buy-out已经成为了企业做强的不二之法门。
从EVC和Buy-out这两端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自己的投资生态圈形成了内环、中环和外环的一种合作生态。差不多十五六年前,复星的全球化投资实践还是以自有资金为主,至少占到30%-50%,然后加一部分杠杆去做并购。在未来大家会看到更多的夹层并购,以结构化并购为主。我们自己去年做了两个结构化的资产包并购案例,但是回头来看一分析发现国内做结构化并购、夹层并购属于刚刚方兴未艾,大家甚至对于里面结构化的方案设计还是处于学习阶段。
未来,我们在内环的投资方式上面会引入更多的创新工具,在中环的合作投资实践中会有更多原生态,就是在各个行业赛道里面怎么和龙头,和上市公司,和技术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原生态,外环会有更多丰富的不同层次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除了复星创富自己的核心团队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产业合伙人,给产业投资提供投资的顾问、咨询和帮助。我们还有投资风险合伙人在全球各地加入我们,在硅谷、东京、德国,风险合伙人帮助我们发现标的,帮助我们去进行磋商、运作,帮助我们进行方案落地,甚至直接到投管的过程中。还有生态合伙人,就是带资入场和我们一起做拼盘的合伙人,通过多层级、多类型的丰富的外环的合伙人把生态做的更加立体。
内环的更多工具,让我们同行有更多将来交流互动的谈资。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投资过程中进行琢磨、打磨。一个是并购类的工具,第二是大家更熟悉的参股类PE、VC的各种各样工具,还有母基金跟S基金的结构化设计工具。这些是我们在中大型的项目里面的工具。右侧还有一些机会发现型的,生态发现型的工具,复星有自己的孵化和加速营,叫星光加速营,我们和各地的国资、政府常年围绕不同的赛道优中选优,去找我们来进行生态投资布局的机会。
第二,依赖于在国内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各主要省市都有自己的首代体系,就是像政府智库一样,和政府在一起看合作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寻找基金布局机会。比如说我本人原来在硅谷担任硅谷的首代,当了五年,在两地频繁跑的过程当中也感受到国内的科创氛围和力度不断做大,所以到2020年我从美国飞回来,跟深圳市政府和区政府,市区两级做了第一个硬核科技的天使基金,这和我们首代体系、高频次政府沟通,预先知道有这样的机会是分不开的。包括我们和重庆政府在一起,围绕它们产业升级转型诉求合作的高端制造的基金,和山东政府一起合作的“双碳”的绿色能源基金等,都是和首代体系作为内环工具分不开。
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深度的全球运营,我们在全球将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投管团队和首代体系,不仅完成和丰富了投资,也在退出过程当中有更好的投管联动立体打法。我们知道国内有很多财投机构依赖IPO,复星除了通过IPO退出的项目,更多的退出是依靠并购,大宗、S交易、结构化资产包,通过这样方式进退有序的实现了投退平衡。
刚才讲到中环是各行各业生态合作伙伴,其实就是我们产业的龙头,产业的扛把子跟我们合作。除了复星自身旗下的十数个上市企业和准上市企业,还有我们的LP,我们的LP里面也有30多家上市公司,还有和复星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并购标的的投行客户,我们形成了从金融生态到基金合作到服务生态全方位的合作体系。这样的一个丰富的生态体系也可以为我们投资和退出寻找更多的渠道。除了资金、人才、管理以外,我们其实还有在供应链、全球布局有更多丰富的打法,和大家一起做战略协同的想象空间。
第三个,是我们的链主企业和产业合伙人。这里有两个,我们在合作复星的各行业的链主企业里面都是有我们自己的产业合伙人和风险合伙人,通常是一些CXO或者是一些高管,或者一些投资老兵,资深的天使投资人,和我们在一起围绕项目,围绕基金,大家在投前、投中、投后有广泛深入的交流。这是我们外环的实力。
我今天的主题是讲复星新的飞轮,叫做保险+产业+投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以前更多讲产业和投资的双轮驱动,但是今天前所未有的把保险的险资资金作为重要的投资来源放到议事日程上,原因有三:
第一,大家知道保险资金是天然的长期资本跟耐心资本,大家可以看到海外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为首的,他们能够做非常长期的精耕细作,有耐心的价值投资人就是因为有自己的保险公司。复星在保险领域拥有深度产业资源,天然的给我们提供了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秀的资金来源保障。
第二,大家知道保险资金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挑区域,不要招商返投。这一类的资金是非常市场化,可以灵活的配置在不同项目当中。
第三,险资有自己的天然的所谓门槛收益率的诉求。我们在项目的投资方案把握中成了非常重要的友军。总而言之,把国内外的险资统筹,不仅解决了我们自己本身作为锚定资金的出口,同时险资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互相会借鉴,哪个险资投了很好的案例,大家互相学习,会有更多的险资进入这个体系,甚至社保基金也是我们复星创富的长期的LP,大家都会更多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一起来携手共进。
我们认为把保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飞轮拿出来,现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所以在未来的十年的周期里面要做好并购,必须要把产业和我们的产业能力、投资能力变成巨大的飞轮,能够转起来。
把我们的投资创新的飞轮做了一个很明确的战略聚焦以后,聚焦全球化。大家知道国内卷得很厉害,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还是政府都纷纷赴海外考察,寻找业务发展的新的引擎和动力。
复星出海比较早。我相信中国,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优势的互联网企业,还有AI、汽车、光伏、电力设备等等,还有大量的中国在制造和供应链的配套的行业充满了全球展业的机会,包括最近国家领导人也是出访东盟各国,地缘政治越是复杂,大家跨境的动力互相需要,你需要我,我需要你,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需求也是越来越旺盛。
日本过去这两年股票市场不错,巴菲特加持了五大商社以后,日本经济复苏、活力和美元流入非常积极踊跃,在这样的地缘政治情况下,日本和香港某种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全亚洲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未来亚洲连接世界的两个金融自由港了,互相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资金的配合非常活跃。
今年以来我们带了两批近百号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还有各个大商学院EMDA、DBA的企业家、高管等到日本走访东证交易所,三菱银行、日新证券,发现已经成了我们出海合作非常好的邻居。日本有很多的产业配套,比如汽车、光伏储能、电力、高铁,日本对于软件红利、互联网、人才、软件人才的诉求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天然的合作对象。
日本一年的并购案件数差不多有一万多起,其中又是有将近80%、90%是在一亿人民币以下的中小并购,这些中小并购有大量的并购案是解决我们国内的各行各业的一些卡脖子或痛点、痒点的问题。
这个友邦在现在的地缘政治情况下,还是有更多合作大于竞争的空间。像日本对于中国的合作诉求现在也变得更强。包括德国、法国,每个国家复星可能在历史上累计投资都有100亿以上,也都和中国的合作关系非常深入。
未来全球合作中还有大量机会,而不仅仅是以买买买为收购的投入方式,中国的企业可以像复星一样到这些国家开展本土化展业,把好的技术带出去,也把好的技术和国际化的人才再请进来,这是接下来非常有意义去探索的一个方向。
最后全球的投资策略,还是植根中国,立足亚洲,放眼全球。我们的主要投资六个方面:
第一、是做全阶段的差异化投资。这里的差异化主要的体现在我们对于技术链和供应链的深刻理解上。
第二,我们去投资具有高成长、高壁垒,有全球对标意义的这些项目。
第三,推动产投研一体化,和高校、风险合伙人、产业龙头公司一起进行研究布局,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第四,全球视野。不是因为讲国有替代或者自主闭环而故步自封。我觉得投资有一个天然的属性就是它是无国界的。它对于标的之间的竞争力的比较是需要世界赛场进行互相的比较和应对,我们才知道投出去的团队和技术是不是能够抵抗住周期和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五是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的验证。为什么硅谷能够出现全世界最多的顶级的创新?很重要的是因为世界500强的大厂90%都在硅谷加了研发的重兵,所以一旦有创新的想法出来,很多的500强或者科技100强的大厂就会跳进去跟硅谷的创新团队进行验证和加速。
第六,全生命周期的考察。从EVC一端企业开始,投早投小投价值,到并购,帮助企业能够有一个闭环,或者成为登堂入室的平台级企业的机会。作为一个机构,其实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窗口的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毕竟最重要的是投资的第一考量因素还是时点。
最后在今天这样复杂的时局下,晒一下复星创富的价值观,创新、创造、创业、开放,我相信无论时局有当挑战,多困难,多困惑,创新的力量会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新的时代的范式和新的时代红利。
我们今天站在了AI,就像当年互联网打开了新的技术红利的一个新范式的大门,现也为经济范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窗口。我相信未来把握在企业家,把握在投资机构每一位朋友的手中,今天时间有限,欢迎大家多多线下交流,谢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