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举办了2025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介暨签约大会,会上披露了多只基金签约,其中出现了春华旗下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基金的身影。投中从市场获悉,此次签约也意味着春华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基金将完成首关。此外,投中也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春华在绿色能源领域还有一些其他基金正在同步募集中。
春华的名字过往大多与科技、消费领域的大型投资、并购及跨国项目联系在一起,百胜中国、美赞臣中国、君乐宝、小鹏、字节跳动、阿里巴巴……都是春华历史上的经典案例。
这一次春华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基金的落地,再次突显近年来中国一级市场上的一个重大趋势:传统以美元为优势的双币基金正积极适应人民币市场。投中CVSource数据显示,春华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基金此次与广西政府引导投资基金签约前,已获得成都策源、川发展-成渝双城母基金等地方政府LP出资。
春华创始合伙人汪洋几年前曾向投中网谈到,人民币募资,必须摸清楚LP的需求。春华的做法是先用主基金投了十几个碳中和项目,在有了项目退出和成绩单之后,跟LP的解释力度就好很多。
新能源+智能制造:碳中和不是孤立赛道
2023年以来,光伏、锂电等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一二级市场上相关企业估值下滑,投资的热情也有所下降。但春华对碳中和有更长远的观察视角。
此前报道中,汪洋认为:“碳中和行业不是钱太多,而是钱太少。”他表示,碳中和那么多新技术,需要更多VC和后期投资人的进入,让新技术能进入市场。眼下,资本进场的速度还是慢了。五年之后,碳中和行业里的资本一定会有数量级的增长。而且,随着 AI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池储能已经成为比传统能源更有成本竞争力的全球电力供给的核心增长来源。
碳中和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全球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这是春华积极布局碳中和的底层逻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核心是制造业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下降,因此新能源具备制造业属性,而中国在制造业能力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取得领先地位,正在受益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巨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此可见,碳中和不是一个孤立的赛道,它不仅关乎能源,而与中国产业的全面升级密切相关。
一方面,春华长期以来在消费和科技上的布局,为碳中和场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游的资源。十余年来,春华已经投资了如百胜中国、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100多家企业,大型被投可以与春华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产生各种交集。
另一方面,春华注重通过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来整合软硬件资源,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实际上,除了外界对春华传统印象中的消费、科技等赛道,春华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已经相当深入,从芯片研发、工业机器人到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公开资料显示,春华联合领投了国产AI芯片制造商燧原科技的C轮融资,还领投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翼菲自动化的D轮融资,以及投资了国内唯一7nm制程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车载芯片公司芯擎科技。
基于丰富的被投生态,春华可以扮演一个桥梁或者赋能者的角色,推动各方实现共赢和合作,让“零碳”深入产业的各个角落。汪洋曾举例道:“这种合作可能是做一块零碳的鸡翅,做一个实验室‘打印’出来的真正的鸡肉蛋白,一种单位算力能耗减半的芯片,也可能是研发10分钟充满的电动车。”
“两头都硬”,春华的碳中和基金不太一样
春华对碳中和的关注由来已久。春华创始人胡祖六曾表示,绿色低碳以及科技赋能、服务驱动、消费引领,共同构成了春华的四大投资主题。胡祖六认为,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自下而上的创新。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春华要重点关注碳中和,与所有同行一道推动中国率先向碳中和经济转型。
经过十余年的投资布局,春华已在碳中和领域投资了数十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零碳生态圈”。此前的报道中,我们注意到春华将碳中和划分为新型能源、储能和传输、终端应用以及新业态/新技术四大关键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投出了行业地位突出的标杆性项目。
在新型能源方面,春华投资了按出货量全球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远景能源;储能方面,春华投资了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AESC,中国最大的消费锂电池企业珠海冠宇;全球首家实现固态锂电池商业化量产的公司辉能科技;终端应用方面,春华投资了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新业态/新技术方面,春华投资了国民移动出行品牌哈啰出行。
作为老牌PE,春华过往最为外界熟知的经典项目多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不过,春华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展现出对早中期项目的同等重视。
春华对小鹏和蔚来的投资就很早期。汪洋回忆,在投资时这两家企业都还没有上市的正式产品,只有工程样车。当时他和胡祖六开了十几个不同品牌的工程样车,从产品的角度、用户试驾体验、创始团队、资本投资者的实力等因素综合衡量,最终选择了小鹏和蔚来。
尤其打破刻板印象的是,春华5年前还成立了VC,把投资触角往前一直延伸到了A轮和种子期。
众所周知,电池技术的进步,对新能源的进一步普及至关重要。固态电池被公认是继锂离子电池之后,电池技术的下一次重大突破和革新。不过,由于在技术和成本上仍面临一些挑战,固态电池还处在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早期。
2022年,春华种子轮投资了一家名为Adden Energy的电池初创公司。当时Adden Energy才刚刚成立,创始人李鑫为哈佛大学SEAS学院材料科学副教授,另外还有两位哈佛的博士生联合作为联创。同一年,春华还天使轮投资了另一家固态电池初创公司中科深蓝。中科深蓝的创始人崔光磊是固态电池领域的资深科学家,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固态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实际上,突破性科技创新和成熟低碳产业并重,正是春华此番募集的碳中和基金所强调的定位。
汪洋曾表示,春华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理念就是“两头都要硬”,一头是寻找投资成熟的大公司,另一头挖掘在全球范围内顶尖的创新技术,或者是也有可能在生活方式上带来创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颠覆人们生活认知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以及脱离能源的工业生产过程和下游的消费、生活方式、娱乐等方面,都提出节能减排的碳中和方案。
双币PE的破局之路
众所周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中国的美元基金正面临一场深刻的转型。美元基金纷纷在中国成立了人民币基金,转变为双币种运营模式。诸如亚赋资本、L Catterton等都已募集首只人民币基金,KKR、汉领资本等也在加码对中国的布局。
投中CVSource数据显示,与纯美元的国际PE不同,春华在创始之初就开始了人民币募集,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同步启动。只不过由于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相比规模较大,才会被冠以“美元PE“的名头。
然而,对于春华等老牌双币基金而言,能否适应人民币市场的诸多挑战,也成为了近年来业内热议的话题。实际上,虽然市场风云变幻,我们看到头部双币基金从未放弃在人民币市场的探索与深耕。近一年内,投中就曾报道红杉官宣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鼎晖夹层旗下新基建专项投资基金首关、PAG正在进行首只人民币基金募集等消息。
随着此次春华碳中和基金首关,我们也注意到,去年以来,春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出手频率,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不断落子。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AR/VR光学模组公司极溯光学、一站式AI工作流平台LeyLine、3D大模型研发服务商哇嘶嗒、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因时机器人、GPU芯片研发商行云……这些项目极大的打破了大家对春华作为“老牌双币PE”的固有认知。
两年前,投中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VC/PE不会死亡,只是变得更有弹性》。其中,汪洋曾如此说道:“市场永远会回来,机会永远会回来。”面对市场变幻,中国的双币基金没有困在功劳簿上,没有沉湎于过往的舒适圈,而是积极寻求突破,重新出发。正如春华碳中和基金的投资布局所显示的,中国的双币基金,不仅在华尔街曾经热衷的TMT、消费赛道有独特优势,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硬科技”领域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双币基金有着自己特定的优势,他们拥有全球顶级科技圈的资源,可以触达突破性科技创新项目,把技术引进来;同时,当下中国企业纷纷试图通过出海反“内卷”,双币基金的全球性资源正好可以针对性地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此外,得益于多年大型复杂控股交易及影响型投资的经验,春华与被投企业有更深度的合作,带动产业链高效整合。
上月,胡祖六在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日渐崛起的中产阶级、中国在AI领域极快的追赶速度,以及中国大力推进的能源转型,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如何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引领行业创新,继续在中国产业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或许是每一个“老牌PE”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