琻捷电子携 83% 营收复合增速赴港 IPO,车规无线传感 SoC 迎龙头冲刺

投中网   |   投中网
2025-09-22 08:30:23  分钟 17    阅读需  4829 字数 

本土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已经成为风潮。

近日,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琻捷电子”)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豪威集团、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市值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头部企业相继赴港上市,“A+H”股热潮仍在持续。此外,车规级芯片龙头纳芯微、声学传感巨头歌尔微、磁传感器龙头希磁科技也正在推动港股上市。

本土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已经成为风潮。

12.jpg

成立于2015年的琻捷电子由李梦雄博士协同复旦校友创办,专注于高性能汽车级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按2024年收入计,琻捷电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也是全球第三大汽车无线传感SoC企业,打破了国内汽车传感芯片市场被国外大厂主导的格局。

除了在智能轮胎传感SoC(TPMS SoC)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之外,在无线电池监测系统SoC(wBMS SoC),通用传感接口SoC(USI SoC)等产品方向上,琻捷电子同样正在引领创新趋势。

如今,琻捷电子已经建立起一个集传感、处理及无线传输能力于一体的专有SoC平台,连同无线射频技术、车规级SoC能力以及工程能力,共同构建了这家公司强大的技术基础。

14.jpg

传感SoC(System-on-a-Chip)是端侧智能芯片,类似于设备的“传感器官”。它能检测温度压力、湿度及光线等特定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子系统可识别及处理的电信号。

传感SoC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如果说计算芯片是智能系统的“大脑”,而传感芯片则让“大脑”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到并对环境做出反应。无线传感SoC,则是在传统传感SoC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了低功耗无线通信模块及边缘计算能力,能降低布线复杂性及成本,满足分布式部署需求,实现低功耗及边缘智能,加快产品集成及系统升级,具备一系列优势。

在汽车、工业、储能等场景,无线传感SoC正在越来越大规模地被使用。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无线传感SoC的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以琻捷电子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正在借势快速崛起,逐步打破无线传感SoC这一市场长期由少数几家龙头企业主导的格局。

无线汽车传感SoC,全球前三,中国第一

我们先来看看,过去10多年的发展,琻捷电子取得了哪些成绩?

15.jpg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无线汽车传感SoC市场规模约达人民币29亿元。在全球前五大供应商中,琻捷电子排名第三,营收为2.086亿元,市场份额为7.3%。以2024年收入计,琻捷电子为中国无线汽车传感SoC企业排名第一。

16.jpg

从披露数据看,全球前五大无线汽车传感SoC供应商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4%,集中度非常高,除琻捷电子外,全部为欧美公司。

其中,排名第一的公司A为一家德国全球性半导体公司企业,2024年无线汽车传感SoC业务市场份额30.4%。

排名第二的公司B,市场份额22.4%,旗下TPMS SoC主要为其自有模块供货。

琻捷电子之后,排名四五名的公司C和公司D,市场份额分别为7.2%和3.1%。

17.jpg

智能汽车功能的日益复杂以及行业向集中式电气/电子(E/E)架构的转变正在加速无线传感SoC在汽车应用中的普及。随着车载传感器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有线连接面临着重量增加、成本提高及设计灵活性受限等挑战。无线传感SoC在降低电缆复杂性、实现轻量化设计以及支持低延迟、可扩展通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无线传感SoC将在实现模块化、智能化及轻量化汽车架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新能源浪潮带动行业上行

根据琻捷电子招股书披露,预计全球汽车无线传感SoC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36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人民币2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0.5%。

同期,中国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由人民币14亿元增长至人民币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4%。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及消费国,中国将成为全球市场扩张的主要推动力。

18.jpg

目前,在汽车无线传感SoC中,无线智能轮胎传感SoC(TPMS SoC)是最成熟的应用场景。2024年,全球无线TPMS SoC市场规模达到27亿元,占到整个无线汽车传感SoC市场的93.1%。其他汽车无线传感SoC,如无线BMS SoC,仍处于量产的初始阶段。

具体到无线TPMS SoC市场,这是琻捷电子最早投入研发的领域。2018年,琻捷电子便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TPMS芯片量产的供应商,因此在这一细分领域,琻捷电子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达到7.8%。

而在无线TPMS SoC之外,2024年,琻捷电子的BMS SoC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0.427亿元,USI SoC 实现营收人民币0.891亿元,公司营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除此之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琻捷电子是中国首个实现蓝牙低能耗胎压监测系统芯片(BLE TPMS)量产的供应商,目前是首家且唯一一家为中国汽车OEM提供TPMS SoC及BLE TPMS SoC的供应商。

截至2025年6月30日,琻捷电子累积已实现1.6亿颗汽车传感SoC的出货量,100%覆盖全国前十大汽车OEM。

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品契合市场动态需求

琻捷电子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打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产品体系。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构建起一个高度集成、自主可控的传感SoC平台,涵盖传感、处理及无线传输三大核心能力,并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车规级SoC能力与工程能力等多维技术实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家10.jpg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琻捷电子保持技术领先的关键保障。招股书显示,琻捷电子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4年1-6月、2025年1-6月研发成本分别约为7694万、9589万、10790万、3988万以及3576万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74.1%、42.9%、31.0%、32.3%及22.8%。尽管研发占比随收入扩大有所下降,但绝对投入仍保持较高水平。

24.jpg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敏锐的市场洞察,琻捷电子不断拓展产品组合、升级迭代现有产品,并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解决方案。琻捷电子已抓住并顺应市场趋势,成为中国首个实现TPMS SoC量产的企业,亦在BPS SoC的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随着琻捷电子在新一代BPS SoC产品以及wBMS SoC的持续开发投入,未来公司有望实现收入长期大幅增长。

营收复合年增长率8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主要财务数据方面,琻捷电子在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4年1-6月、2025年1-6月)实现营收1.038亿元、2.235亿元、3.475亿元、1.234亿元、1.568亿元。其中2022年到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3.0%,增长强劲。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46亿元、-3.558亿元、-3.513亿元、-1.296亿元、-1.432亿元。尽管目前还未走出亏损阶段,但亏损占总收入比不断降低,显示出盈利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28.jpg

琻捷电子主要收入来自智能轮胎传感SoC、BMS SoC、USI SoC及其他(例如USS SoC及附属于SoC的其他工具和服务)的销售。其中,智能轮胎传感SoC的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8.jpg

具体来看,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4年1-6月、2025年1-6月),智能轮胎传感SoC营收份额分别为39.9%、38.6%、 60.0%及62.7%、58.2%。BMS SoC营收份额分别为18.1%、21.0%、12.3%及9.5%、15.7%。USI SoC营收份额分别为38.7%、38.3%、25.6%及25.3%、25.2%。

销售模式上,琻捷电子主要面向中国客户销售,采用混合销售渠道,通过直销及分销商向市场推出产品。

往绩记录期间,琻捷电子约有超过四成营收来自分销商,分销商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3.0%、49.2%、46.8%及43.6%、42.3%。

30.jpg

毛利率方面,往绩记录期间,琻捷电子的毛利率实现了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15.4%上升至2023年的16.6%,并进一步攀升至2024年的20.3%。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7.1%。

34.jpg

客户集中度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2.9%、7.7%、5.7%、5.5%和5.0%。合计占到46.8%。其中最大客户F为从事汽车胎压监测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其余均为分销商。

供应商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琻捷电子从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总采购额的20.6%、14.8%、10.9%、10.4%、7.2%,合计63.9%。

借力资本市场,强化产研销综合实力

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琻捷电子计划用于:

扩大业务规模,加速新产品的商业化。其中包括采购晶圆、芯片封装及测试服务,扩大产品的商业化规模,建立内部模块制造能力,以便于提升产品供应效率,以及用于产品认证,包括车规级可靠性、功能安全及质量认证(如AEC-Q100及AEC-Q103),以此降低客户认知门槛,增强产品矩阵。

提升SoC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基础技术的研发能力。其中包括将资金投入新技术及产品的基础研发,增加材料成本、加工费、知识产权许可费以及测试及验证开支,以及提升高级研发人员薪资待遇、购买各类软硬件研发基础设施,扩建研发中心。

扩大国内外销售网络,提升市场份额,包括拓展国内外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提升行业渗透率,以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国际销售网络,提供本地化的客户服务,改善对客户的技术支持。

此外,琻捷电子还将在国内外寻求潜在的投资及收购机会,以提升研发能力,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客户群的拓展。

琻捷电子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梦雄博士,在IC设计、研发及管理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李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师承国内模拟电路芯片设计的先驱和领军导师洪志良教授。先后在OKI Techno Center (Singapore) Pte Ltd.任职,于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参与大量研究工作。后又加入SENSATA汽车传感芯片事业部,专门负责汽车无线传感芯片设计与开发,作为核心设计者和项目领导者,打造了年出货量近亿颗的汽车级传感芯片,以及业界第一块单芯片WiMax产品解决方案。

2014年,目睹国际汽车产业链快速向中国迁移的趋势,李博士选择回国,并在次年成立了琻捷电子。

李博士在汽车传感器芯片、射频通信及光电子集成等领域造诣深厚。在琻捷电子的整体技术路线图及重大创新决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为公司的BLE TPMS SoC及无线BMS SoC产品奠定了基础。

琻捷电子的核心技术团队由来自阿尔卡特、OKI Techno Center (Singapore)、高通、Cadence及歌尔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担任研发职务的成员组成,他们在无线传感SoC关键技术的设计及开发(尤其是车规级应用)方面平均拥有约20年的经验。

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兼主要研发负责人李曙光先生在高精度、低功耗信号调理、高性能时钟电路、射频前端设计及芯片系统集成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执行董事兼芯片研发总监徐红如女士拥有逾21年的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负责监督公司芯片研发及与外部制造合作伙伴的技术协调管理工作。

主要研发负责人温立先生在汽车无线传感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应用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

另一位主要研发负责人陈诚博士在高性能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拥有二十年的深入研究及架构创新经验,尤其擅长ADC领域。

除上述研发核心人员,公司执行董事朱守腾先生亦拥有约20年的半导体行业从业经验,负责公司产品线管理、销售以及营销工作。

公司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为许雅蕾女士,拥有逾10年的金融服务行业与半导体行业相关的投资及财务管理经验。加入公司前,许女士曾于无锡君海联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半体的投资公司,由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SK Group共同管理)任私募股投资人。许女士负责监督公司整体财务管理、资本市场事务、法律事务及内部控制事宜。

从2015年8月,琻捷电子启动天使轮融资,至IPO前已完成了8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D+轮完成于2024年7月。经过多轮融资,琻捷电子已获得来自纪源资本、经纬创投、华登、诚通混改、国风投、君海、鸿泰、华泰保险、华金资本、厦门建发、海望、广发信德、千乘等知名VC/PE以及来自宁德时代、保隆、三一重工、上汽集团、吉利资本、广汽资本、国汽投资、尚颀、曲阜天博等产业机构的投资。

36.jpg 

结语

过去10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产硬科技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众多赛道迎来革命性的智能化升级。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这项基础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处理能力、集成度、功耗和紧凑性都需要全面提升。

这一切,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助力中国顶尖的传感器企业完成从“0到1”的突破,构筑面向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网站编辑: 郭靖
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