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点击的触摸屏,藏着一笔百亿大生意

投中网   |   簪竹
2025-03-25 18:08:56  分钟 17    阅读需  5081 字数 

科技金融服务是推进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

对于中国创投圈来说,2010年有好几个纪念日。

这一年的上半年,“百团大战”打响——超过150家团购网站集中上线,吸引大量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案例来自美团,已经有校内、饭否两段创业经验的王兴从红杉那里拿到了5000万。下半年,热度来到了电商领域——麦考林在10月成为了“中国B2C第一股”;凡客在11月完成了年内第二轮融资,累计规模1.5亿美元;京东在12月完美收官,成功引进沃尔玛等产业巨头,完成了超5亿美元的C轮融资。

更难能可贵的是,实际上在2008年到2010年初的那段日子里,“过冬”才是创投行业的主旋律。数据上,2008年第一季度,内地互联网投资案例数量为14个,同比减少了50%;投资金额为7031万美元,同比减少了40%。情绪上,2008年7月那篇著名的《冬天的使命》内部邮件开始广为流传。邮件说,尽管手头已有20多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阿里巴巴已经准备好“过冬”,从年初开始拿掉了所有的投资项目。

可以说,2010年将中国创投行业精准地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在那一年之前,创业是“神话”,人们懵懂地等待着“周期波动”“赛道转换”这些来自发达市场的“预言”以何种姿态降临;在那一年之后,创业才成为“选择”,人们终于积攒了足够的案例,将这一切“预言”进行规律性地总结,让“想法兑现”变成了有迹可循的一件事。

而这也是纳金科技创业故事的开头。正是2010年创投行业的重新爆发,让纳金科技创始人雷震获得了积累第一桶金的机会;也正是2010年的狂飙突进,让雷震看到了新材料赛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毅然选择以“逆行”的姿态重新出发。

“逆行创业”

纳金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先进纳米材料及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纳米银线”的制备,以及以“纳米银线”为核心基础材料的透明导电浆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和纳米银薄膜电子元器件模组。

在数字层面,这是一条标准的冷门细分赛道。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纳米银线市场规模为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其中北美市场就拿走了大约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的份额。但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机交互”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场景,同时具备“导电性好、透光性佳、可挠性好、成本低”等特点的“纳米银线”的需求量开始猛增。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银纳米线(纳米银线)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纳米银线市场将呈现23.6%复合年增长率。

这样的时间线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纳金科技提前多年、押中了一条“黑马赛道”。纳金科技的融资节奏也侧面佐证了赛道的“骤然起飞”:纳金科技在2018年之前完成了由“天使轮投资方”主导的两轮融资后,一直到2021年之后才开启了新的融资阶段,分别在2021年9月、2022年1月、2024年12月完成三轮融资,引进了大横琴集团、越秀产投、格力金投、中金资本等新的投资方。

但对于雷震来说,他的创业故事本来可以更“轻快”。

雷震的第一次创业是在2010年。那时候3G已经普及、4G即将投入商用,人们都在讨论着通讯即将从“传输图片时代”进入到“传输视频时代”,三星、HTC、苹果带起了大屏手机热,魅族、小米等国产品牌的跟进,又进一步“打下”了智能手机的入门门槛。这个时代大背景造就了中国创投史上一段被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期”,进而带来了两大创业机会:

一类正是开头提到的,以电商、O2O服务为代表的“模式创新”,内核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传统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另一类是“新基建”,确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能够更稳定、更具性价比的落地实现。

雷震加入了后者的浪潮中,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做电容式触摸屏的创业者。更“幸运”的是,在智能手机行业这条全新的赛道里,国内大部分技术和产品的普及是和欧美市场是同步的。再细分到“电容式触摸屏”这条赛道,在当时以电阻屏为主要解决方案的时代,即使是欧菲光这样的行业龙头也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这些因素都让雷震迅速做出的成绩,很快就将自己的公司发展到“一个多亿的收入、四五百人”。

但业务规模越大,雷震却越洞察到一层焦虑。因为在电容触摸屏行业,寻找到合适的透明导电材料是决定一家企业发展天花板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在那几年符合要求的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与此同时随着使用场景的多样性,高度依赖进口的ITO材料又开始出现“柔性不足”的问题。

这个直观的商业痛点也推动了他的二次创业:清华大学材料系出身的雷震,开始深入调研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银线等多种新材料,发现兼具柔性、透明性、导电性,能够实现量产、投入产业化应用的只有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两条技术路线。选定材料后,他又开始寻找拥有最好的“纳米银线”材料技术、有能力将“纳米银线”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良率提高的人,然后遇到了霍普金斯大学学成归来的丁轶,两人共同决定创立“纳金科技”。

雷震对这个决定的解释是:“原来我是个蒸馒头的,后来发现面粉很贵,还受制于人,所以不得不自己做面粉……结果做着做着发现,我做出来的面粉不仅可以蒸出更好吃的馒头,还能做面条和糕点,于是我就决定扎下去了。”

当然“纳金科技”成型的过程中,雷震应该多少有点“争口气”的想法:他读书的那几年,“材料”同时既被誉为是最有前景的“21世纪的支柱”之一,同时又被称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天坑专业,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他和同学们寻找过原因,发现本质上是我国材料产业在全球分工里,长期处于“底层制造”环节,几乎不涉及研发,大家都默认供应商“最好的是欧美,其次是日韩,然后是港台,最差才会选择咱们内地”。

雷震80后,青春期恰逢中国制造在加入WTO、嵌入全球产业链之后实现腾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层刻在基因里的记忆让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中国制造做中国自主产权的新材料”。

关于“争口气”的心态,还有一个侧面例证是相比于之前的电容屏创业,“纳金科技”明显“离钱更远”,甚至可以说是一次“逆行创业”:纳金科技成立于2015年,那时候他跟别人说自己在创业的时候,大多数人本能地会问“是不是在搞移动互联网”。当他回答自己是在搞新材料,不少人会感到困惑,觉得“这不一定算创业”。

这个局面在近几年是得到明显改观的,“今天讲创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核心技术上的创新”,但这仍然难以改变“材料”这门学科的“又深又垂”本质,“材料是个很大的门类,不同门类之间彼此差异很大”,即使是雷震自己也很难做到“全都懂”。很多从消费和互联网等领域转型过来的投资人,他们的兴趣往往会在和雷震深度交流之后“打消了大半”。

“还不够快”

在大量关于“纳米银线”市场的预测中,一个基础共识是伴随5G网络的进一步下沉,很多终端设备都拥有人机交互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入又进一步加速趋势的到来——在这个前提下,不同尺寸的柔性触控产品需求将猛增。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以ITO材料为主要解决方案的2017年,柔性显示屏出货量达1.39亿片,相较于2016年的出货量猛增135%。到2020年,柔性屏出货量超过了4亿片,其中可折叠、可弯曲的软屏占比将不断提升,在2020年超过了60%以上。

这组数字意味着巨大的“替代性机遇”,而已经形成上游墨水厂家、中游透明导电膜及触摸屏厂商、下游终端品牌厂商这条产业链的“纳米银线”将成为这次转型的“阶段性”最优解,进而迎来一段阶段性的高增长时期,也因此有了上面提到的“23.6%复合年增长率”的乐观预测。

体感上,雷震的判断大致相同。纳金科技之所以在2021年之后连续启动了三轮融资,很大程度上正是建立在产业化应用已经经过市场和客户检验,进入了可以通过扩产实现规模化效应的阶段。纳金科技在2024年年底发布的B+轮融资通稿也明确地指出: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用途……依托于创始团队的科研积累和产业化拓展,纳金科技已实现纳米银线尺寸系列化、长径比系列化、纳米银颗粒尺寸系列化、纳米银浆料系列化,并独立贯通了核心材料+创新工艺+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核心产品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实现触摸屏效果,并大幅提升原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但理想上,雷震却认为目前的“增速”其实是低于预期的。因为从市场的整体发展阶段来看,“纳米银线”还是个“童年期的小孩”,在目前所有适配的应用场景中渗透率大概在10%左右,“一年涨几厘米,对于成年人很可观,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不算高”,这也很具体地说明整个纳米银线市场仍然并且将长期处于“导入应用”。

而这个低于“预期”的增速又是很难被加速的。首先,由于细分市场容量太小、研发投入有限,世界范围内实现纳米银线产业化的企业非常有限,“摩尔定律”短期内难以在这条赛道中奏效。其次,新材料的产业化链条非常长——解决完材料合成的技术问题后,需要解决工艺匹配问题;解决完工艺匹配问题后,需要解决下游模组制造的问题——无论对于研发方还是产业方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迭代成本。

一个相当具体的场景是:雷震每年都会参加全球最大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展会AWE,相比起三四年前的绝对异类,如今会场内百分之七八十的参展商采用了他们的技术方案,这似乎意味着纳金已经完成了贯通产业链的应用导入。但由于涉及到改模、等时机成本,在实际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他们很难简单直接替换成熟产品的已有应用方案,而是要在新机型上逐步替代,他们需要等“五年、八年,甚至十年”,新机会仍然主要集中在新兴的国产家电品牌中。

雷震认为这是目前最核心的创业门槛:“就像刚才说到那个蒸馒头的例子……即使你在上游卖面粉,你还是得会和面、得会做面条、最后开了一个面馆或者开了一个包子铺(来验证产品)。”

想要真正撬动这样一条科创属性拉满的赛道,让“纳米银线”拥有真正属于“青春期的成长速度”,“分工”的重要性被不断提及。

在内部“分工”层面,雷震与联合创始人丁轶有明确的分工。丁轶负责“科研”,专注科学原理、基础配方。雷震负责解决“工程”上的问题,专注量产,产业应用,公司管理,市场开拓投融资等等。“我们遇到过有的投资人会下意识地说,你们这个两个科学家创业科学属性太强了,你们产业化肯定不行”雷震回忆道,“其实我这么多年一直是干产业化的,我得给大家说清楚。”

在外部“分工”层面,纳金科技选择横琴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雷震的选址逻辑非常清晰:“科创企业”虽然有“科创属性”在,但仍然是一个“企业”,需要优先解决“产业化和产品”问题,因此去主动寻求产业聚集与资本聚集效应,尽可能降低搭建供应链等环节带来的损耗。

同时,纳金科技也积极寻求与微众银行等创新的能更加理解他们的银行机构合作,进一步弥补科研型企业在企业经营中潜在的不足。例如在本次B+轮融资中,微众银行为纳金科技提供数字化创投服务支持,帮助纳金了解市场上活跃投资机构分布,重点沟通的机构投资案例、机构背景、投资人背景等重要信息,为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信息辅助。

上述数字创投服务是微众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大特色,非常适合像纳金这里有硬科技的中小企业使用。具体来说其微创投投融资综合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微查找”“微洞察”“微推荐”等服务,不仅能协助企业快速了解投资机构赛道、偏好、既往投资标的等,亦能过滤不适配的机构,减少无效沟通。

此外,微众银行还有基于AI模型的企业机构匹配模型,能够基于企业画像需求与机构投资偏好,精准匹配适合企业的投资机构,帮助纳金科技与苍竹资本在熟悉的机构之外捕获到更多新兴、活跃的投资机构。纳金科技表示,借助微创投平台可以接触投资机构,了解行业风向,与微众银行相关客户经理的交流,亦给了关于企业股权融资、企业发展上的建议和帮助,这是很多传统银行给不了的一种服务。

“全方位赋能”

在与雷震交流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想起2023年LK-99风波后人们频繁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参与科学家的创业”。当时一个比较“悲观”的共识是,传统的创投环境几乎很难加速“科创型项目”的涌现,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科研周期与资本周期天然相悖——过早进入企业化运营,可能会因为“商业化因素而严重搁置开发进程”;过多偏向“科研属性”,项目往往会忽略产业化所需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因此在过去,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冠名“科学家创业”的项目并不是由科学家亲自负责。那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课题组的负责人更多扮演一个CTO或者顾问的角色,并不参与实际经营。真正参与一线创业的、负责管理企业的人往往是能力没有那么强,或者综合能力是不够那么强的第二梯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纳金科技的顺利成长显然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在以微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科创企业的成长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也正如五大文章所强调的,创投行业需要为“万亿资金潮涌向科创”做好搭桥,如何驱动银行这个关键的资本环节赋能科创企业、金融科技如何赋能创投行业,已经初步有了答案。

据悉后续,微众银行还将向前服务更多初创企业,例如推出企业成立一键安装包等服务,并为成熟期科创企业定制场景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全方位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稳步成长。总之,科技金融服务是推进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当鼓励更多有责任感,有能力的政银投各方为科技行业架桥铺路,互相促进,我们也期待着看到一座“新的桥梁”重新架设在科创与市场期间,推动活水源源不断涌动。


网站编辑: 郭靖
0

全部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 ——
—— 没有更多评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