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
1月20日,先是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随后天津大学第七届创新创业新年论坛举行。天大的基金、天大的论坛,将为天津高水平发展创新创业生态贡献天大的力量。
50亿母基金,配资形成100亿科创基金群
在天津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基金至关重要。
如果将企业创新比喻为“万顷碧波”,那么想要激荡起创新创业的水花,无疑需要基金这一“源头活水”。这次在天开园发布的50亿科创母基金,就承担着发现项目、挖掘项目、孵化项目、投资项目的使命,将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天津高校老师、校友、学生的科创项目,助力天开园高质量发展。
在50亿科创母基金中,九安医疗出资35亿元,占比70%;海河产业基金、天开集团、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基金会、北洋海棠基金出资15亿元。
这次母基金签约吸引全国各地的近百家创投基金参加,未来将在全国招引不同领域的著名创投基金在天津设立天使、科创、成长等不同阶段的子基金。
“发挥基金在发现项目、培育项目、招引项目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天大、南开优势学科相结合,配资形成100亿的科创基金群。”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看来,母基金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撬动资本的“放大器”。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副院长、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漫维集团董事长杨晓峰在下午举行的圆桌论坛上表示,“天开九安海河海棠母基金是一个有初心的母基金,这个母基金根在高等教育,根在科技创新,根在成果转化,根在天津大学。”
清华工研院水木创投管理合伙人吴勇表示:“能够牵头成立一个50亿的母基金,这在清华没有,在北大没有,我觉得在中国也是头一份。”“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除了投资机构,很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一个创新链。创新链需要国际合作,从概念验证、工艺工程化到转移通道,构建以创新技术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我们也在建立已投项目生态圈、清华工研院生态圈与校友圈,希望跟海棠基金成为生态圈合作伙伴,一起投项目,共同打造全面赋能的体系,为初创企业浇水、施肥,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
天津资本市场中,一支特别“牛”的创投基金
万事万物,始于初心。
天开九安海河海棠母基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7年前。2017年10月,刘毅提议尝试建立一支校友基金,投资天大校友、老师、学生的创业项目。
至今在天大官网202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还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2017年10月28日天津大学第十一届世界校友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入夜,校友代表来到1895咖啡厅,大家对创新创业的话题越讨论越热烈。天津校友会会长刘毅提议:“我们能不能搞一只校友基金?在校友创业初期,缺资金、缺资源、缺人脉时,投资他、帮助他,将来他成功后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大家愿不愿意一起支持?”
仁爱集团马如仁、利安隆李海平、天创资本魏宏锟、漫维集团杨晓峰、九安医疗王任大、思问科技苏震、科融中心何勇军等一群以天津校友企业家为主的知名校友积极响应……2019年,北洋海棠创投基金应运而生。
这是一支在天津资本市场中特别“牛”的创投基金,规模不大,但慧眼独具,总能在浩如烟海的项目中,找到最具市场价值的硬科技项目,如云遥宇航、华芯智能、沂普光电、百葵锐等,它的投资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往往能带动一批基金跟投。
在20日的签约仪式上,刘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北洋海棠基金一期基金累计投资17个项目,已经全部投完,带动校友相关基金跟投16.5亿,账面回报率2.9倍;北洋海棠二期母基金已募资5.4亿元,共吸引45位出资人,其中15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配资形成20亿子基金,带动形成100亿元的创投基金群。
天开园首批入驻企业——天津恩特能源是北洋海棠基金的受益者。日前,恩特能源与包括北洋海棠基金在内的4家基金签署投资协议,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恩特能源的创始人王议锋是天津大学副教授、电力电子领域资深专家。他结合实验室十余年先进电能变换技术的成果,将先进的储能装备技术和产品在天开园进行落地转化。
王议锋此次受邀参加“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投资机会”圆桌论坛,他表示:“要感谢以海棠基金为代表的资本支持。能源转型是一个很综合的事情,绝不局限于装备、材料、化工、生物甚至是工艺,还包括资本。”
随着落户天开园的科创项目持续增多,对资金、资源、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会有越来越多像恩特能源这样的企业,在科创母基金、北洋海棠基金的加持下得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10年内力争培育10家独角兽企业
母基金在全国各地近几年呈现遍地开花之景。
论坛上,济峰资本创始合伙人余征坤认为,母基金政策客观地说各地大同小异,“但天津这支母基金的优势在于发展的规划与思路。”
到底是怎样的规划与思路?
签约仪式上,刘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景。
对于科创型初创企业,基金将采取“一楼、一基金、一科创方向,一运营团队”的模式,做到早发现、早支持、早孵化。
对于成长型企业,此时往往面临着全国其它省市的激烈竞争,为了留住这些企业,将采取“一投资、一厂房、一设备”的模式。
所谓“一投资”,即设置成长型子基金,给予每家成长型企业5000万至1亿元的投资;所谓“一厂房”,即由地方政府采取盘活闲置厂房、定向建设,以租代售等形式解决企业生产厂房问题;所谓“一设备”,即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企业生产设备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厂房、设备问题,这些企业留在天津的可能性将大大加大,企业本身从天津搬出去的挑战也很大,因为团队在这里,研发在这里,怎么走呢?”
作为一名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刘毅在会场透露了自己的“五年计划”:“未来5年,我们要打造不少于4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新吸引5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入驻科技园,汇聚10000名以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留津干事创业;10年内孵化10家独角兽企业。”
再话“斯坦福+硅谷”模式
在成立北洋海棠基金之初,刘毅定下了一个愿景——希望能在科创中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推动天津大学“斯坦福+硅谷”模式的形成,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天大模式。
硅谷之行,大家心向往之。2023年疫情过后,硅谷之旅终于成行。论坛上,大家分享了硅谷之行的见闻与收获。
“上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不如我们天大,硅谷就是一个农村,天津还是城市……”刘毅一段幽默的开场白拉开了分享讨论的序幕。
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的斯坦福大学并非一所超一流大学,硅谷所在地也只是一片农场。如今,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科技之都,原因就在于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以及全球硅芯片产业的风口。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刘毅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全要素,科技创新在中国的繁荣将是必然趋势,世界级的伟大公司一定会在中国出现。科创中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将是下一个最大的风口。正如孙正义所说:“30年后,物联网技术将使全球网络化,智能机器人将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AI将超越人类智力。我看着企业有效地利用物联网、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工作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将到来。现在我已经非常期待了,甚至觉得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圆桌论坛分享中,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董、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仁爱集团董事长马如仁说:“在硅谷访学期间,我们实地探访了硅谷创业地标与众多标杆企业,走进斯坦福大学与教授、学生深度交流,与硅谷的基金群及所投项目负责人开展风暴对话,并与500强企业的高管、知名孵化器创始人、硅谷天大校友智慧碰撞。深入地了解了硅谷,感受到了创新创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最大的感悟是选对行业、找对风口至关重要。”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副院长、创业知本社联合发起人、运营负责人孙卫军则表示,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家确认我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确认已取得了真经,确认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硅谷的创新创业生态模式,我们已经走在了一条非常正确,但可能难的路上。”
此次硅谷之行,在英特尔博物馆门口看到的一句话令爱仕凯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嘉辉印象深刻——“Don’t be encumbered by history,just go out and do something wonderful.”(不被历史包袱所限制,勇往直前去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出自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美国硅谷的科学家们,他们无一例外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倪嘉辉说,“我们也别把这个目标立得那么高,我们就用20年的时间为天津建设贡献力量。”
天大创新创业生态,大势所趋,顺势而为
展望未来,20年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论坛上,天津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潘晓睿与刘毅有这样一番有意思的对话。
“20年后,天津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是什么样的?”
“要推动天津大学‘斯坦福+硅谷模式’的形成。”
“我们要具体一点。”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天大模式。还需要具体吗?”
“需要具体。”
“吸引1万名有梦想、有追求的天大、南开青年学子留在天津、留在学校周围创业,我们就干成了。”
为了干成这一目标,2023年,刘毅出任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得名于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创始人、有着中国“实业之父”之称的盛宣怀。而成为宣怀学院院长后,刘毅成为国内首位担任高校创业学院院长的民营企业家。
从“商”转“学”,刘毅规划出天大创新创业生态的“蓝图”——以北洋海棠基金、天津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创业知本社作为学校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柱”,构建起包含创投基金群、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论坛、创业课程、创业大赛等在内的“九个一”创新创业生态。
当下,这份“规划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实景画卷”。天大科技园(南开)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开园,首期面积10000㎡,入驻企业114家;天大科技园(津南)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开园,首期面积16000㎡,入驻企业93家;天大科技园(天开)于2023年5月18日开园,载体面积总计2.3万平米,截止到目前入驻企业73家;创业知本社已深度链接并赋能成长期科创企业120余家。
“我们在新校区旁规划了7栋楼,每栋楼5000-6000平米”“我们还做了导师工坊,为科学家寻找创业家,720平米校内创业工坊已经做好了。”
“下一步天大将在全国开始招收创新创业方向的工程硕士,老师培养专业,我们培养他创新创业。”
“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创新创业的竞争,我相信,随着基金群的形成,我们可以把更多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学子留在天津创业,也可以将更多的创业要素引入天津,将更多的创新活力注入天开,以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天开园的创业企业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同时,也希望各地的投资机构可以与科创母基金相结合,加入到天津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来,与天津共成长、共发展。”
刘毅在分享中透露的每个消息都振奋人心,一个个“一小步”的突破,终将带来“一大步”的惊喜。
在50亿母基金的签约发布仪式上,北洋海棠基金与创业知本社发起人、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津南、天开)总经理何勇军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天工开物、天开已开,未来已来!”而在天开园的发展之路上,一定少不了天大创新创业生态的赋能与加持,天大创新创业生态,令人向往!
全部评论